close

樂業縣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先進事跡報道

編者按:在樂業縣的各行各業、各個角落中,有這樣一群共產黨員,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有的隻是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在鮮紅的黨旗下履行著共產黨員神聖的義務和職責;他們吃苦在前、名利在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帶領廣大群眾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在慶祝建黨92周年之際,推出樂業縣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先進事跡系列報道,激勵廣大黨員進一步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以他們為標桿,“從自身做起,學習身邊人、做好當前事”。

大山姑娘的追夢人生

——記樂業縣甘田鎮馬浪平茶葉生產合作社理事長丁小妤

今年34歲的丁小妤,是一位勇於追求夢想、勤奮創業的山裡姑娘。通過多年艱辛努力,如今,她在樂業縣甘田馬浪平創辦瞭茶葉種植基地和茶葉加工廠,年利潤達70多萬元,成為該縣遠近聞名的致富女強人。她先後被評為百色市“黨員創業標兵”、樂業縣“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樂業縣“十佳經濟女能人”、樂業縣“優秀共產黨員”等。

尋夢,外地打工謀出路

丁小妤就讀於百色衛生學校護士專業,1999年7月畢業後便在一傢私人診所做護士,開始瞭打工身涯。那時的她也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向往著外面的精彩世界,總想到廣東沿海城市撈一把。2002年8月,她辭去護士工作,滿懷信心地跟隨同鄉姐妹一起到廣東中山市一傢玩具廠打工,從事玩具元件加工工作,月收入2500元。當時對於一個山裡姑娘來說,一個月能掙到2000多塊錢是件很瞭不起的事情。然而丁小妤卻不滿足於現狀,她總覺得這離她的夢想還很遠。尤其是隨著打工的時間越長,更加深瞭她對傢鄉的思念,心中那個為傢鄉做點什麼的夢想就愈發強烈。

追夢,大山深處創基業

“幹什麼好呢”,自從丁小妤確定瞭自己的理想後,她一連幾個月都睡不著,一直在琢磨自己回到傢鄉後能為傢鄉做點什麼。2004年5月,當地黨委政府出臺外出返鄉農民工優惠政策,提供創業“綠色通道”,鼓勵返鄉農民工在傢門口大膽創業,帶領群眾致富。丁小妤得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後,毅然辭職離開瞭工廠回到傢鄉,開始尋找傢門口創業致富的新路子。

在甘田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丁小妤看好傢鄉那片長勢茂盛的茶葉基地,對發展茶葉產業生產加工有瞭一定構想,但又不敢貿然投資。為瞭辦好加工廠,2004年6月至8月,她多次自費到外地考察茶葉市場,並請教縣直茶葉種植技術員和有關專傢,在得知自己的傢鄉轄區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茶葉生長,轄區內種有一定規模的茶葉時。她把自己打工留下的3萬元積蓄,嘗試著辦起瞭一個傢庭作坊式的茶葉加工廠。初試取得瞭成效後,她對辦廠有瞭信心,也積累瞭一定經驗。為瞭把加工廠辦出特色,辦出品牌,達到做大做強茶葉加工業的目標,她把原來的傢庭作坊式加工廠正式註冊為樂業縣甘田鎮小妤茶葉加工廠,並不斷擴大經營規模,成為甘田鎮規模最大的私營茶葉加工廠,現擁有固定資產200多萬元,年產值487萬元,年利潤達70萬元。

圓夢,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致富不忘眾鄉親。丁小妤在自己生活日臻改善的時候,一心想到的是如何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2009年,她將自己的茶葉加工廠掛牌成為馬浪平茶葉生產合作社,把一些茶葉種植大戶作為社員加入到合作社中,帶領他們一起種植和加工茶葉。平時,她除瞭將茶葉種植技術無私地傳授給一些茶農外,每年還組織茶葉生產合作社的社員們,實行包片分工形式,走村串戶,與群眾拉傢常,做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在她和社員們的諄諄引導下,周邊許多群眾紛紛把自傢的土地拿來種植茶葉。

為讓新茶農掌握茶葉種植技術,丁小妤充分發揮“農傢課堂”培訓戶傳幫帶的作用,結合實際制定瞭學員的培訓計劃,建立瞭新品種、速生豐產、無公害栽培等三個茶葉示范基地250畝,作為當地茶農培訓、教學、指導基地。積極推廣高山平臺密植、開深溝保水抗旱、重施基肥、追施有機肥、速生豐產等五大項新技術。截止目前,她共舉辦“農傢課堂”培訓班20餘期,培訓學員達1000多人次。在她的培訓下,許多農民都成為瞭茶葉種植能手。丁小妤告訴筆者:“我辦這個加工廠,不僅要圓我自己的夢想,重要的是想以此為龍頭,帶動和幫助廣大父老鄉親們實現致富夢想。”

話語雖然樸實,卻道出瞭她為實現心中夢想而不懈追求的人生。為一步擴大覆蓋面,丁小妤打破固步自封的觀念,分期分批吸收鄰近鄉村的茶農加入到她的茶葉加工廠接受各類技術培訓。剛開始的時候,前來參加培訓的茶農隻有甘田鎮九洞一個村,現在輻射到該鎮的四合、達道、夏福以及新化、凌雲玉洪等周邊鄉鎮一些村屯。通過合作社的“傳、幫、帶”下,合作社周邊的農村黨員和群眾解放思想,大膽創業,現全鎮已有800多戶群眾發展瞭茶葉種植,茶農年每戶均增收3000多元,大部分農戶都已找到瞭適合自己發傢致富的好路子,走上瞭小康之路。

“三葉青”種植致富領路人

——記樂業縣邏西鄉個馬村黨支部副書記楊通流

在樂業縣,說到邏西鄉個馬村“三葉青”種植大戶,大傢會不約而同的說到一個人,他就是邏西鄉個馬村副支書楊通流。近年來,他在村裡帶頭種植“三葉青”,帶領鄉親們走上種植“三葉青”致富路。他成瞭群眾公認的“三葉青”種植致富領路人。

在種植“三葉青”之前,善於思考的他從台中洗水塔報刊雜志上捕捉到中草藥——“三葉青”潛在著巨大商機的信息。憑著多年經商的經驗,楊通流知道個馬村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合“三葉青”的生長,於是種植“三葉青”的計劃在他頭腦中形成並付諸實施。

2009年5月,楊通流動員全傢用十多天時間到山上采集瞭65公斤種苗,向親朋好友租瞭4畝地開始種植“三葉青”,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每畝收入達台中抽化糞池20多萬元。成為當地有名種植“三葉青”致富人。

“一個人富不算富,帶領大傢富才是一個黨員幹部的責任。”自從他2003年當選副支書以來,致富後的他並沒有忘記鄉親,心系貧困戶。看到楊通流通過種植“三葉青”富起來後,個馬村的黃光初、黃媽仁等5戶貧困戶也想種植三葉青,但沒有錢購買種子,楊通流知道後,無償為他們提供“三葉青”種子,還主動上門指導他們進行種植。今年,這五戶貧困戶種植的“三葉青”長勢良好,預計戶均年純收入達3萬元左右。

在個馬村,隻要有群眾在種植“三葉青”過程中遇到問題,他總會耐心地解釋。為瞭讓全村群眾致富,他把自己的“三葉青”種植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介紹給他人,並對種植“三葉青”各個環節技術進行具體指導。為附近村寨作出瞭示范。在他的帶領及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個馬村還成立中草藥種植協會。目前,個馬村種“三葉青”面積達500多畝,杉木1萬畝,八角5萬多畝。2013年全村村民“三葉青”種植收入達60多萬元,杉木收入達570多萬元、八角收入60多萬元、農戶最高收入達100萬元,全村平均每年人均增收380元,會員嘗到瞭種“三葉青”的甜頭。村民們的收入增加瞭,生活水平有瞭明顯提高,人人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村民們對今年的“三葉青”種植更有信心瞭。

楊通流不僅樂於助人,且是一個特別熱心公益事業的人。致富後的他不忘記傢鄉人,帶頭集資投勞,帶領群眾修路架橋,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他熱心服務村民的舉動,受到村民們的一致好評。

在前進的道路上,楊通流又有瞭新的打算:利用自己和本村的技術及經驗,進一步帶動周邊村寨台中通馬桶推薦發展種植“三葉青”,形成大規模的種植基地,把種植“三葉青”產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的人富起來。

大石山區裡的致富引路人

——記樂業縣花坪鎮浪篩村黨支部書記周大邦

樂業縣花坪鎮浪篩村,是個典型的九分石頭一分土的大石山區,然而,就在這麼一個到處是石頭的山旮旯裡,在村黨支部書記周大邦的帶領下,該村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201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608元。

圍繞村民選職業

1979年,經過上級黨委、政府的批準,浪篩村正式成立。由於村裡缺少文書,上級組織部門找到周大邦談話,希望他從民辦教師隊伍中轉到村裡擔任文書。當時浪篩村是典型的貧困村,村裡基礎設施落後,有限的土地資源制約瞭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村民基本上沒什麼經濟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去村裡開展工作,難度可想而之。而教書育人卻是一個高尚的職業,既不得罪人,又是國傢的一個鐵飯碗,如果工作做好瞭,還有轉正的機會。連續幾天,為“小傢”還是為“大傢”,這個問題不停在他腦海出現,考慮再三,他認為一個人生活好不算好,全村人生活好瞭才算好,最終他選擇瞭到村裡擔任村幹部,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村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圍繞村情定思路

浪篩村純屬大石山區,當時交通閉塞,文化落後,13個村民小組,28個自然屯,200多戶人傢,1000多人口,自然條件惡劣,全村隻有181畝幹水田,分佈在岜木村和煙棚村的轄區內,生產極為不便,由於山高石頭多,加上水土流失厲害,農作物產量很低,人均口糧不足300斤,大部分村民口糧靠救濟,用錢靠貸款。面對這一困難局面,周大邦積極組織村幹、隊幹及黨員多次召開會議進行討論,他認為目前浪篩村最重要的是解決好兩個事情,一是完善基礎設施;二是發展本村特色產業,隻有這樣,村民用糧用錢才不用向政府要,群眾生活才會得到根本轉變。

圍繞產業抓發展

如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這個問題自周大邦上任做村幹部以來一直在思考。但村裡除瞭石頭還是石頭,發展什麼產業才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經過多次到其它先進村實地考察和到農業、林業等部門瞭解,他發現浪篩村適合種植核桃、白鳳桃、石榴、花椒等產業。想到就做,他積極帶領群眾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嘗試種植核桃、白鳳桃、石榴、花椒等產業,當年村民年人均純收入提高瞭100多元。嘗到甜頭的他,立即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大膽提出大面積種植核桃、白鳳桃等優勢產業。有些村民提出:沒有技術,到時候虧本怎麼辦?面對群眾的質疑,他表態,技術我們可以向其它村學習,也可以向縣裡農業、林業等部門請教,而且現在國傢政策那麼好,沒有啟動資金,政府還幫我們擔保向銀行貸款。如果我們不去做,那我們的生活隻能停滯不前,每天隻能通過向政府“等、靠、要”的方式過日子,這種日子大傢應該不想再過瞭吧?經過他耐心分析,最後,村民一致同意他的觀點。目前,該村共種植核桃400來畝,白鳳桃1200多畝,石榴138畝,花椒3萬多株,群眾收入得到明顯提高。

圍繞民生抓扶貧

基礎設施差、缺糧、看病難、飲水難等民生問題,一直是浪篩村首要問題。為瞭盡快解決村裡面這些困難問題,周大邦多次到縣裡反映情況,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該村爭取到桂西項目建村級衛生室一座,村民看病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興建瞭80多座容量6000多平方米的水櫃,有效解決瞭村裡吃水和部分土改田用水。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用五年時間修建水利六條,砌墻保土500多畝,初步解決村民口糧嚴重短缺的問題。

面對新一輪扶貧攻堅有利機遇,為瞭改變浪篩村村容村貌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年近61歲的他,打敗瞭其他村競爭對手,用個人幾十年為村民服務累計出來的生動故事打動瞭在場所有評委,最終獲得中央彩票公益金170萬元等多個扶貧項目,為浪篩村新農村建設作出瞭積極的貢獻。

俯首甘為孺子牛

——記樂業縣花坪鎮運賴村小學校長岑光錄

在樂業縣一所偏遠的鄉村小學裡,有一名平凡的教師,四十年如一日,安貧樂教,艱苦創業,為鄉村教育事業做出瞭無私的奉獻,贏得瞭師生和群眾的一致稱贊,得到瞭社會的廣泛認可。他就是樂業縣花坪鎮運賴村小學校長,左腳殘疾,走路極為不便的岑光錄,用行動詮釋瞭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責任。

與教師結下不解之緣

說起他的教育生崖,岑光錄始終忘不瞭他的恩師陳忠南。記得岑光錄還讀小學三年級時,一次上山砍柴不慎砸傷瞭左腿,當時村子裡的醫療條件十分簡陋,傢裡又很困難,沒錢把他送到醫院治療,因此,那一次意外給他留下瞭終身殘疾。因為殘疾,生性內向的岑光錄聽從父母的意見退瞭學。

十五歲那年,岑光錄認識瞭在運賴小學執教的陳老師。陳老師傢住花坪鎮,而運賴村距離花坪鎮政府所在地24.8公裡,由於當時沒有通公路,步行需要6個小時。所以陳老師周一到周五都在運賴村居住,隻有周末才能回傢,於是他便委托岑光錄在周末的時候幫忙照看自己在運賴村的房子。在和岑光錄的相處中,岑光錄的忠厚老實贏得瞭陳老師對這個殘疾孩子的喜愛,經常邀請岑光錄到他的住處去玩。在陳老師的幫助下,岑光錄又在這間狹小的屋子裡繼續開始瞭中止幾年的讀書時光,完成瞭小學的課程,並且練就瞭一手漂亮的書法。

山村小學裡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當年的陳老師一個人就要負責五、六十個學生的教學工作,這樣沉重的教學負擔讓陳老師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他決定推薦岑光錄為該校的民辦教師。1970年3月3日,16歲的岑光錄從此踏入瞭教育之門,一幹就是43年。

俯首幹為儒子牛

自從當上瞭民辦教師後,岑光錄對於自己的工作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山村裡的交通極為不便,走訪同村的一戶村民有時候就要走上幾個小時的山路。然而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前,學生因傢庭困難等原因輟學現象很普遍。為瞭讓山區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岑光錄踏遍瞭山村的傢傢戶戶,把輟學在傢的學生一個一個地動員回校。43年,他已記不清做瞭多少位傢長的思想工作,動員學生返校瞭。但岑光錄告訴我們,因為他腿殘疾,所以做傢長的思想工作很奏效,每當他一拐一瘸地趕輟學學生傢裡時,傢長們都會為他的行為而感動,第二天就會把小孩送回到學校。

對傢境困難的山裡娃,岑光錄註入瞭更多的關愛。現就讀於運賴小學六年級學生王氏金和五年級學生王功榮姐弟倆就是其中之一。姐弟倆因父母早逝,跟隨伯母一起生活。因伯母傢沒什麼經濟來源,又要撫養自己的孩子,生活非常困難。每學期開學,岑光錄會減免姐弟倆所有費用,還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送給兩個孩子。執教期間,岑光錄用自己的工資資助瞭數十個像王氏金姐弟傢境貧寒的孩子。就在該縣今年1月17日上午舉行首屆十佳道德模范表彰大會後,岑光錄草草吃點便飯,不顧大傢的強烈挽留,執意讓兒子開著摩托車送自己回學校,因為下午還要上課,他心裡放不下孩子們。

為瞭讓學生有一個好的教學環境,40多年來,岑光錄始終以校為傢,多方籌措資金,不遺餘力為學校增添一磚一瓦。讓人難以想象的是,腿腳不方便的他,為瞭節省開支,還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幫忙看管材料,卸車,扛頂木等。在上級部門的資助及他的努力下,如今的運賴小學,雖然地處偏遠,但教學樓、住宿樓、綜合樓逐一建起,學校操場也進行瞭硬化,教學條件得到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的事跡感動整個社會

十個到運賴,九個不願在。運賴村地處山區,常年缺水少電,很少有人願意到這樣一個地方從事教育工作,即便是當地人也希望能夠到更理想的工作環境中去打拼。40多年來,岑光錄先後經歷瞭45個教師的到任和調離。因此,學校缺少老師是常有的事。直到今天,年近花甲的岑光錄依然要負責兩個學年的教學工作。

也正是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為教育事業傾註一生的殘疾校長,他用自己的大公無私、艱苦創業,詮釋瞭一名共產黨員的大無畏精神,感染瞭很多人,也感動瞭整個社會,先後榮獲瞭區、市、縣勞動模范,也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2008年冰凍災害的時候,到廣西支援的黑龍江大學陳順達等5名大學生,聽說岑光錄的事跡後,一路風塵仆仆趕到瞭運賴小學。當得知學校缺老師時,陳順達毅然留在瞭運賴小學做瞭4個月的教師,並對運賴小學及岑光錄的先進事跡進行瞭大力的宣傳報道,後因身體不佳返回瞭學校。也正是通過網絡,廣東省青島市的任敦群選擇到運賴支教,並於2009年5月幫開通瞭“運賴小學的博客”,訪客達3675人次,搭建瞭運賴小學與外界的橋梁。

今年五一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欄目組的高晨源、汪曉霖兩位記者,慕名到運賴村小學進行為期3天的蹲點采訪時,深深地被岑光錄的一舉一動所感動。高記者還告訴我們:“上瞭年紀的岑校長患上瞭右腎結石和十二指腸炎,年初又不小心摔斷瞭左腿,病痛使他整晚不能入睡,凌晨四、五點鐘就見他起床,在屋子裡走來走去。”即便是這樣,岑光錄仍繼續上課,沒有耽誤孩子們的課程。但願好人一生平安!

火車跑得快 全靠車頭帶

——記樂業縣同樂鎮央林村黨支部書記李遠明

在樂業縣1700米的半山腰上,座落著一個美麗的小山村,村裡道路幹凈整潔,木瓦結構的特色居民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村子四周青山樹木蔥蘢,空氣清爽宜人,是大石圍天坑群生態旅遊開發眾多景點中的一顆綠色明珠;村裡原汁源味的農傢菜飯,吸引著到樂業旅遊的每一位客人。這就是樂業縣有名的“農傢樂”旅遊點——火賣生態村。

火賣實際上不是一台中抽化糞池個村,隻是同樂鎮央林村管轄的一個自然屯。火賣村能如此名聲遠揚,這離不該黨支部書記李遠明。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自從2005年當上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李遠明從班子自身建設出發,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火車頭”作用,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積極帶領群眾搞好生態保護,舞好“農傢樂”旅遊龍頭,做好有機種養文章,真正實現瞭“抓黨建、促經濟”的目標。

抓好班子建設當好“火車頭”

李遠明知道,村黨支部是搞好村“四個文明”建設的車頭,隻有“車頭”充滿活力,才能帶動全村群眾在小康路上加速飛馳。因此,李遠明不斷加強支部班子自身建設,建立健全學習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等,努力提高班子成員和黨員隊伍的自身素質,不斷增強班子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大力推進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生態工程,提高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經過多年的封山育林,如今的央林村四周綠樹成蔭,各種喬木和灌木相互纏繞、共同生長,叢林中更有果子貍、獼猴和各種鳥類出沒,整片森林動靜相宜,空氣涼爽,是個天然的大氧吧。

開展文明新風創建活動,充分發揮村級黨員活動室,文化娛樂活動中心的作用,積極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同時,還積極開展各種普法活動,掃清諸如“黃、賭、毒”等不良現象,凈化瞭本屯的社會風氣,構建瞭一個規范、文明、和諧的新村。央林村先後榮獲自治區文明村、自治區和諧村以及樂業縣文明衛生村等。

立足台中通馬桶村情探索經濟發展之路

早在2003年,央林村火賣屯群眾就緊緊抓住大石圍對外開放的契機,開始自發打造瞭一個集觀光、度假、探險為一體“農傢樂”生態旅遊景區,後來縣裡投入資金,把它作為新農村試點來建設,自治區也把火賣作為“廣西特色名村”進行打造,村裡的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火賣屯的“農傢樂”旅遊也做得紅紅火火。李遠明走馬上任後,提出瞭要緊緊依托火賣屯“農傢樂”旅遊的成功做法,在全村發展壯大“農傢樂”旅遊經濟,走準農民致富的好路子。

圍繞“農傢樂”旅遊,李遠明發動群眾大力發展甜石榴、白鳳桃、獼猴桃、李果以及野菜、綠色蔬菜等為重點的有機果蔬生產,雞、肉牛、山羊等為重點的有機畜牧養殖,使全村的種養業呈現出規模連片、分佈合理的板塊格局。

此外,李遠明還利用該縣實施的“優果”工程惠民政策,率先垂范,帶頭發展核桃產業種植150畝,建立瞭央林村有機核桃產業種植示范基地。目前,核桃長勢良好,部分果樹已經開始掛果。李遠明還計劃通過基地的成功示范,帶動村民積極參與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有機核桃種植。目前,他已育好核桃苗9萬株,明年即可分給群眾種植,種植面積約1600多畝,預計5年內全村有機核桃產值達2000多萬元,人均增收650元。

兢兢業業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作為村級“兩委”班子的班長,李遠明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在生活上、工作中都率先垂范,將村級一班人緊緊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推動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在2012年的新農保基金的收繳工作中,由於時間緊、任務重、群眾外出務工人數多,各班子成員、包括掛村領導和幹部都心存畏難,但在困難面前,李遠明並沒有氣餒,繼續發揚深入群眾的優良作風,一傢一戶進行動員宣傳,對外出務工的群眾,他想方設法找到群眾的聯系電話,動員群眾交款,或者在征得群眾支持的情況下,幫助群眾先墊支。在他的真情感動下,群眾紛紛找他交款,在他的努力和帶動下,各班子成員也紛紛效仿,在短短的10天中,全村全額完成瞭上級下達的基金收繳任務。

群眾滿意是我的工作目標

——記樂業縣公安局治安大隊戶政中隊民警廖樂娜

戶籍管理工作是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廣泛接觸的“窗口”,牽動著千傢萬戶,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公安機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樂業縣公安局治安大隊戶政中隊幹部廖樂娜,雖然才參加工作三年,卻始終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標,腳踏實地,盡職盡責,通過調查走訪、窗口前移、上門辦證等渠道盡力為民排憂、解難,充分發揮瞭一名人民警察先鋒模范作用。

勤學好問,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廖樂娜有個優點,凡是自己不懂的,她會勤學好問,直至弄通弄懂為此。剛進戶政中隊之初,對於自己所從事地工作她一片茫然,無從下手,然而她並不退縮,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虛心地向老同志請教;平時一有時間,她就專進書堆裡,學習相關的業務知識。由於她善於思考、勤於鉆研、勤學好問,參加工作不久,她便能熟練的從事業務工作。她還積極參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動,把學習實踐討論活動的成效體現到解決戶政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促進戶政工作科學發展當中。

大膽負責,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身為公安局治安大隊戶政中隊一名普通民警,廖樂娜堅持在位1分鐘、幹好60秒的工作態度,對居民身份證的申領、發放、使用、查驗進行嚴格監督和管理,嚴厲打擊在戶口和居民身份證管理中的違法犯罪活動,定期組織開展戶口整頓、人口核對和戶口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指導、監督各派出所依法對重點人口、暫住人口、租賃房屋和實有人口管理。抓好人口信息計算機系統建設和管理,為基層派出所提供技術服務,為偵查破案提供人口信息查詢服務。總之,在工作中,小小年紀的廖樂娜總會發揚團結協作精神,不斷提高戶政工作效率,圓滿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強化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廖樂娜時刻以服務為先導,把集體利益擺在首位,接受任務從不講條件、執行任務從不找借口。工作中,凡事力求做到使領導滿意,幹警滿意、群眾滿意。在辦理二代居民身份證時,因考慮到部分人群因工作或身體的原因,不能親自跑到戶政大隊進行辦理。針對這種情況,戶政中隊決定集中時間,帶著照相機登門辦理身份證。作為戶政中隊的其中一員,廖樂娜克服困難、積極響應,多次主動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深入到新化鎮、甘田鎮的各村屯為孤寡老人、殘疾人辦理二代身份證700餘張。

工作中,廖樂娜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就在日常解答群眾咨詢的問題中,考慮到部分群眾文化水平不高,廖樂娜會將所解答事項寫成一張小字條並附上聯系電話,方便群眾事後咨詢。此外,在辦理戶籍業務中,為瞭方便群眾瞭解程序和咨詢,廖樂娜還將辦理戶籍業務所需要的各種材料、戶政便民措施發放到各村黨支部書記手中,並留下辦公電話和手機號碼,盡量讓群眾少走彎路。

廖樂娜還勇於接愛批評,在該縣開展的“三訪三評”深化“大走訪”活動中,她廣泛走訪群眾,主動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評議,並從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從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真正做到內化於心而外踐於行。

遵紀守法,自覺做到廉潔自律

作為一名窗口單位的民警,廖樂娜從始終從規范著裝、遵守作息時間、熱情接待群眾等方面做起。認真貫徹執行《人民警察紀律條令》、《廉政準則》等各項規章禁令,堅決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和冷、橫、硬、推、吃、拿、卡、要等違法違紀行為,自覺做到廉潔自律。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通過拿一把椅子讓座,用一杯白水解渴,喊一聲你好問候等系列良好執法行為感化前來辦業務的群眾,用智慧、汗水和愛心譜寫瞭“樹形象、解民憂、保穩定”的新篇章,得到瞭上級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讓青山更綠 讓生活更好

——記樂業縣雅長鄉雅庭村黨支部書記黃穎念

她,雖然話語不多,做事卻雷厲風行,用她的行動和智慧帶富瞭一方群眾;

她,雖然是最基層的普通一員,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先後榮獲百色市首批農村實用拔尖人才,樂業縣“雙學雙比”先進個人、先進女能手,樂業縣平安創建先進個人、十佳經濟女能人、十佳道德模范、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創先爭優明星黨員的“帶富星”等殊榮;

她,就是樂業縣當得最久,被媒體報道最多,在樂業出瞭名的女支書——雅長鄉雅庭村黨支部書記黃穎念。

黃穎念今年45歲,身材瘦小,皮膚被太陽曬得黝黑,給人的印象是成熟幹練。近日,當我們再次走進雅庭村時,所見所聞,不禁讓我們喜出望外。

為瞭讓青山更綠,她帶頭上山育苗

當我們走進黃穎念傢時,她正好從山上回來,滿臉的汗水。“趁著早上涼爽點,多幹點活。”她一邊擦汗,一邊告訴我們。“為瞭把清潔鄉村的工作做好,讓山上都披上綠裝,我正在山上培育樹苗,現已投入30多萬元,育有楊子金、秋風等樹苗20多畝。”黃穎念介紹說。

自從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以來,黃穎念花瞭不少心思。雅庭村座落在大山森林裡,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為清潔鄉村活動貢獻一份力?為此,她專門跑到柳州、南寧等地考察,當她發現很多地方的綠化樹苗緊缺,而且綠化樹苗所需的楊子金、秋風等樹種在當地隨處可見時,於是她就有瞭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先育苗,達到一定的規模和效益後再帶領群眾一起做。這是她長期以來的一貫做法,不管上級有什麼號召,她都先帶頭示范。

說幹就幹,回到傢之後,她發動全傢上山采集樹苗,在自傢的山坡上建起瞭苗甫。為瞭把苗甫護理好,黃穎念以山為傢,在山坡上建起瞭一個棚子,還雇請瞭4名工人,一起護理苗木。為瞭方便出行,黃穎念還出資10多萬元,開通瞭從山腳到山頂長3公裡的公路。

“5年之後,我要把這片荒坡變成綠洲,苗甫達到300畝以上。到時候,我希望自己培育的樹苗,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其它地方,讓山頭更綠、城市更美。”望著綠油油的樹苗,黃穎念充滿憧憬。

為瞭讓群眾生活更好,她率先垂范

黃穎念是個很有經濟頭腦的人,也是個敢於嘗試的人,每次不管鄉黨委、政府發動種植什麼、養殖什麼,她都會率先垂范,況且每樣都做得有聲有色,形成一定的規模。如今,光是她一傢,就種有沙糖桔200畝、高產軟枝油茶80畝,養有肉豬80多頭、母豬30頭、林下養雞2000多羽、黃牛30多頭。一年下來,她總會有一筆不小的收入,也成瞭當地致富的“領頭羊”。

然而,黃穎念卻不滿足於現狀,她常說:“一個人富裕不算富,大傢富裕才算富。”為瞭帶領群眾一起致富,她積極引導村民調整產業結構,發動村民發展林下養雞、林下養豬、林下養牛等,並用自己的行動樹立榜樣。為讓村民掌握種養技術,她還經常組織村民參加市、縣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帶領村民到羅甸、平果等地參觀考察種草養牛等。在她的帶動下,全村發展林下養雞8000多羽,養殖山羊3000多隻,養牛100多頭;發展網箱養魚110戶,建成網箱1600多箱,投放魚苗300萬尾。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2600元提高到2012年的3620元。

黃穎念一心想著村民,更多的是關愛特困戶、困難戶,在她的工作計劃中有這麼一條:“一年幫扶一戶特困戶。”黃穎念是這樣計劃的,也是這樣做的。困難戶岑世群、王亞恩、王亞亮等人,就是在她的幫扶下慢慢擺脫貧困的。如今,岑世群養牛12頭,養羊40隻;王亞恩養牛16頭,養羊62隻;王亞亮養牛12頭,養羊36隻。這幾傢成瞭當地牛羊養殖能手,不但不再等靠救濟,而生活也慢慢得以改善。在雅庭村,一樣得到黃穎念幫助的貧困戶就有15戶。

為瞭地方的穩定和諧,她盡己所能

雅庭村地域寬廣,居民居住分散,作為一個支書,她經常下到各村屯瞭解情況,每次下隊都要2、3天,有的屯與屯之間要走3、4個小時,但她從來不說一聲“累”字。雅庭村居住在林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用地是林場劃給多少就種多少,因為土地問題,當地居民與林場的關系一直都很不好,通過她的努力,密切瞭場群關系,拉近瞭村民與林場的距離,為群眾和林場在發展經濟方面的合作奠定瞭基礎。

一心為民謀發展

——記樂業縣新化鎮伶弄村黨支部書記黃永生

一個擁有16年黨齡的老黨員,能十幾年如一日的以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埋頭苦幹,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工作在農村第一線,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他就是樂業縣新化鎮伶弄村黨支部書記黃永生。

踏破“鐵鞋”終有路

伶弄村有7個村民小組,農戶332戶,1491人,耕地面積1100多畝,其中水田590畝,2005年以前村民人均收入不過千元。

當市場經濟大潮沖擊著大江南北的每一個角落時,也蕩滌著伶弄村人封閉已久而又渴望致富的心。可伶弄村的致富之路在哪裡?身為黨支部書記的黃永生倍感肩上擔子的份量,時常面對傢鄉的荒山發呆。祖輩生活的小山村,由於貧窮,自己從小就發誓要發奮讀書,離開這個偏僻而又窮得叫人害怕的山村,然而幾十年過去瞭,自己不但不能跳出這個窮山村,反而成瞭這個村的“領頭羊”。

如何才能帶領群眾擺脫貧困生活,過上美好的日子呢?當黃永生在苦苦思索時,2002年,新化鎮黨委政府開始在全鎮試行種植煙葉、茶葉、桑葉(俗稱三葉)。當鎮幹部進村入戶進行宣傳發動時,時任村主任的黃永生當時就意識到種植“三葉”是群眾增收致富的好路子,立即召開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代表大會,征求大傢的意見。他告訴大傢:“我們發傢致富的時候到瞭,如今政府推廣‘三葉’種植,我們必須抓住有利用時機,充分發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資源優勢,利用荒山種植茶葉,利用水田種植煙葉和水稻,利用山坡種植桑葉,並要形成規模。”他的號召得到瞭大多數人的支持,於是村裡確定瞭做好田裡和山上“兩篇文章”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即水田以種植烤葉和水稻輪作為主,山上以種植茶葉、桑葉和柑果為主,並制定出村經濟三年發展規劃。當年,他自己就帶頭種植煙葉6畝,茶葉8畝。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拿出自傢的田地種植“三葉”,並逐年擴大規模。截止2012年,全村種植煙葉530畝,桑葉400多畝,茶葉400多畝,砂糖桔200多畝。通過種植“三葉”,群眾也慢慢走上瞭致富路。

出謀獻策助發展

為提高村民種煙的積極性,在烤煙生產初期,黃永生經常組織黨員和群眾到先進煙葉生產區參觀、學習先進經驗,提高他們學用先進技術的水平,增強實際操作的能力。還充分利用農傢課堂以及遠程教育等平臺,邀請縣、鄉烤煙生產專傢和煙葉技術員對煙農進行培訓。幾年來,共舉辦烤煙、茶葉、柑果等實用技術培訓班20多期,發放資料2000餘份。

對發展慢的村民小組,黃永生采取“三抓”的辦法,即對有興趣的先抓,對有發展能力的先抓,對不懂技術的全力抓,通過以點帶面,促進全村協調發展。為瞭不讓全村有一戶掉隊,真正實現屯屯有特色產業,戶戶有經濟來源,黃永生經常幫助群眾出謀獻策,對於想發展生產但又缺乏資金的農戶,他主動聯系鎮信用社幫忙貸款;對於有土地又有勞動力的農戶,他引導他們改變種植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采訪時,該村村民黃傢明指著建好的漂亮樓房告訴我們:“黃永生真是我們致富的領頭羊,當初如果沒有他的幫助和引導,別說建樓房瞭,就連基本生活也難以保障。”話語當中難於掩飾心中的感激之情。

群眾冷暖掛心頭

黃永生作為一名村官,時刻把群眾冷暖掛在心頭。多年來,他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跑項目,掙取資金,努力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先後爭取到資金100多萬元,修建瞭百福水泵滾水壩、百吉滾水壩,硬化瞭百吉、百福、伶弄屯屯內道路2.6公裡,為村裡修路10餘公裡,如今伶弄村已組組瞭通公路。同時,還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努力改善村小學教學環境,幾年來共爭取到資金30萬多元,修繕瞭伶弄村小學校舍和配置新桌椅等。

黃永生在帶領大多數群眾致富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那些弱勢群體,對待五保戶、孤老戶、特困戶更是百般關心,時常惦記他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產生活情況。充分發動本村有能力的黨員,開展“黨員一對一幫扶”活動,定點包扶困難戶。黃永生也自己帶頭包扶困難戶,定期到包扶對象傢走訪,解決他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黃永生的努力下,如今伶弄村取得瞭巨大變化,村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黃永生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

勇挑重擔的女支書

——記樂業縣幼平鄉馬三村黨支部書記農彩換

她,一個普通的基層幹部,不圖名利、不計得失,傾心為群眾辦好事、幹實事,充分展示瞭一名女共產黨員的風采;她,一個普通的農傢婦女,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悉心照顧孤寡老人,幾十年如一日的演繹瞭人間的真愛,她就是樂業縣幼平鄉馬山村黨支部書記農彩換。農彩換是樂業縣88個行政村(社區)中僅有的幾名女村支部書記之一,也是百色市雙學雙比先進個人、樂業縣優秀共產黨員、優秀人大代表、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和勞動模范。

不負重托真抓實幹

現年45歲的農彩換從1999年開始,從村婦女主任做起,先後擔任村委會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等職務。2011年9月,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她以高票當選馬三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作為一名女性,雖然在村裡做過村幹多年,但要自己獨擋一面,帶領村民發傢致富,對於農彩換來說,確實有很大壓力。然而農彩換卻善於把工作壓力變為動力,努力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涉及面廣,工作繁雜,征地、危房改造、新農合、低保、社保等各項工作都離不開村幹部的辛勤工作。每次上面有任務下來時,農彩換從不喊苦、不喊累、不抱怨,總是帶領村“兩委”成員走村竄寨,挨傢挨戶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保質保量地完成各種指標分配。在開展工作中,難免也會碰到一些刁蠻的人。就在該村低保補助問題上,該村一黃姓村民總認為別的困難戶可以評得上,為什麼自己不比他們富裕,怎麼每年都評不上,心裡一直有種抵觸情緒。農彩換瞭解到情況後,親自找到該村民,將低保補助政策以及評選條件一一向他講解,並鼓勵他趁著自己還年輕力壯多找點事做。在農彩換的勸說和幫扶下,該村民不但不再鬧情緒,還把自傢的3畝多地拿來種植白鳳桃。如今,他一年光是買桃子的收入也有4000多元。

帶領村民發傢致富

馬三村經濟條件緊張,土地資源人均面積少,村裡缺少支柱產業,青壯年勞動力都已外出打工,留守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孩子。為瞭全村的經濟發展,農彩換全面分析本村的發展形勢,拓寬思路,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文章,千方百計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通過調查瞭解,得知鄉裡推廣的白鳳桃經濟作物,投資小,收益大,非常適合當地村民種植。農彩換隨後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提出在村裡大力發展白鳳桃種植的想法,得到瞭村幹部們的支持。但是,由於村裡之前還沒有人種植過白鳳桃,很多群眾對種植白鳳桃的收成心存疑慮,都不願意去嘗試。無奈之下,農彩換隻好發動黨員和村幹帶頭種植,自己也帶頭種瞭30畝白鳳桃。幾年後,村黨員、幹部們種植的白鳳桃獲喜獲豐收,村民們再也按捺不住,紛紛把自傢的自留地拿來種植白鳳桃,農彩換也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種植經驗傳授給農戶,還組成村民互助小組,結對子,相互給予苗木和技術上的扶持。在大傢的共同努力下,馬三村共種有白鳳桃1500多畝,占瞭全鄉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僅此一項,該村農民人均增收300多元,很多農戶通過種植白鳳桃建起瞭樓房,買起瞭高檔傢具。在嘗到白鳳桃種植甜頭後,當地群眾對種植經濟作物熱情高漲,就在2011年該縣推廣的砂糖桔種植中,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全村砂糖桔種植面積就突破瞭1000畝,成為幼平鄉沙糖桔種植示范點。

用愛溫暖孤寡老人

現年92歲的農富志,雖然年過九旬,身體卻還很硬朗,每每談起農彩換,她都異常激動。她說:“是彩換,她讓我感覺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也是她,讓我感受到瞭女兒般的溫暖,彌補瞭我今生不能生兒育女地遺憾。”40多年前,嫁到幼平鄉上裡村的農富志,由於不能生育,在丈夫離世後,跟隨侄子們一起生活的她,經常受到他們的虐待。農彩換的爸爸實在看不過,就把她接到傢裡來贍養,那時的農彩換也隻有4歲。

小小年紀的農彩換,卻非常懂事,有什麼好吃的,她都要先拿給農富志吃,和父母一起照顧好老人。時光流逝,轉眼農彩換長大成人瞭,考慮到哥哥長期在外工作,兩個姐姐也已遠嫁它方,作為傢裡最小的她隻好留在傢裡招上門女婿,孝敬父母和老人。開始父母還能上山下地幹活,傢裡傢外有人幫著做,農彩換感覺不出什麼壓力。隨著父母漸漸老去,身體也越來越差,打針買藥、洗衣做飯全落到瞭農彩換的身上,但她從來沒有半句怨言。為瞭讓生活過得更好,讓三位老人安享晚會,她早出晚歸、吃苦耐勞,把自傢的70多畝土地全部拿來種植桃果、板粟、彬木都經濟林木,還在傢養豬養雞等。然而,讓農彩換傷心的,盡管她努力拼命創造美好生活,卻始終沒能延長父母的壽命,雙親已於去年先後離逝,如今讓她感到欣慰的,身邊還有健在的農富志老人。

用忠實履職的情懷鑄就基層法官的“中國夢”

——記樂業縣花坪法庭庭長廖厚新

今年56歲的廖厚新,自1991年調入法院工作以來,一直堅守在審判的第一線。在從事審判工作的22年裡,他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當事人,嚴格按照程序辦事,把每一件案件辦成經得起法律、人民、和歷史檢驗的鐵案、精品案,用自己的忠實履職情懷鑄就瞭基層法官的“中國夢”。

雷厲風行辦急事

廖厚新一直以來養成速審速結的辦案作風。他說:“作為基層的法律工作者,最希望的是沒有案子,那樣的話我們就輕松瞭,而更重要的是說明矛盾糾紛減少瞭,老百姓安居樂業瞭。可現實是不可能的,那咋辦呢,答案隻有一個,把案子辦快、辦好。多辦案、辦好案才是我們為百姓服務最好的方式,也是我們盡職盡責的唯一渠道。”

2013年1月3日,南幹村十子路屯的龍孟成、龔竹香兩夫婦走進花坪法庭接待室,淚流滿面的訴說著其所養的五個兒子不孝順,一年到頭不但不稱糧食、不給錢用,病瞭也沒有哪個幫買藥送醫,生活很無助,要求把五個兒子告上法庭,讓他們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聽完兩位老人的訴說,廖厚新馬上整理口訴筆錄,並叫兩位老人先回傢,法院一定會主持公道。

這事拖不得。當天,廖厚新就立瞭案,並為兩位老人預交瞭案件受理費。3月4日,廖厚新深入到該鎮南幹村十子路屯、田灣屯找五個被告,由於當時隻找到兩個被告,案件無法調解。3月7日,廖厚新第二次前往調解,由於老大龍某逃避,案件仍調解無果。3月13日,廖厚新再次前往,這次五兄弟終於全部在傢,經過廖厚新四個多小時的耐心勸導,五兄弟終於達成瞭贍養協議。今年春節前夕,廖厚新再到南幹村回訪,兩位老人滿意地告訴他:“糧食得到瞭,錢也得到瞭。”

想方設法解難事

雅長鄉百康村獎理屯盧某因經常喝酒後打罵妻子,妻子岑某一氣之下一紙訴狀把丈夫告上法庭。在接到法院的應訴通知時,盧某氣急敗壞,情緒異常激動,堅決不同意離婚,並揚言說如果法庭判決其離婚,就要殺死原告及子女。

廖厚新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及時趕到盧某傢,考慮到盧某、岑某都還在氣頭上,如果岑某執意離婚,勢必會弄出個人命來。廖厚新要求岑某從傢庭、小孩的角度出發,冷靜對待此事。開始,岑某還是執意說要離婚,但在廖厚新的多方勸說下,終於道出瞭實情。原來,岑某與盧某還是有感情的,隻是盧某喝酒後喜歡動手打人,迫於無耐岑某才提出離婚的。知道事情的原委,廖厚新又找到盧某,對他的酒後打人行為進行評批教育。經過八個多小時的耐心疏導,夫妻雙方終於解開瞭心扉,盧某最終向妻子承認錯誤,並表示今後不再酗酒打人,尊重妻子的人格。2013年2月2日,雙方達成瞭和好協議。近期,廖厚新到盧某傢回訪時,雙方感情和睦,正在共同努力建設新房。

全心全意化小事

在花坪法庭,廖厚新每天面對的基本上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是他想:這些小事對於一個農村百姓來說,就是一件天大的事,因此,他總是以處理復雜疑難案件一樣的工作狀態來處理看似簡單瑣碎的糾紛,從來不敢懈怠和疏忽。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他不是端坐法庭審案,經常是走村串戶,找親屬、找幹部,協力調解,使很多傢長裡短的矛盾糾紛沒出村就徹底化解瞭。

雅長鄉村雅庭村村民岑亞亮,因與岑亞串有土地糾紛,經鄉、村幹部多次調解無果後,遂將岑亞串傢的一片油桐樹砍毀。今年5月16日,岑亞串把岑亞亮告到法庭,要求岑亞亮賠償其油桐樹經濟損失3360元。考慮到涉及的經費不多,雙方又是兄弟關系,廖厚新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教育,同月29日,雙方達成瞭和解協議,被告岑亞亮當即賠償原告岑亞串經濟損失400元,雙方並表示今後土地保持現狀使用,不會再發生矛盾。

真心實意管閑事

廖厚新從小在農村長大,傢鄉樸實的民風造就瞭他善良、淳樸的品性。他時刻不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把來法庭打官司的鄉親都當成自己的親人,用真情實感認真處理著每一個案件,努力化解著每一起糾紛,幫助他們解決一道又一道的難題。工作中,難免會有人找他請托,但每一次,廖厚新都會采取非常“藝術”的方法來拒絕。

吳某是廖厚新的同班同學,也是親戚關系。2013年3月8日,吳某的女兒要起訴與丈夫離婚。作為父親的他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為瞭幫助女兒多掙些財產,3次提著雞、糯米、煙酒來廖厚新傢,要求他在判決時多偏向於女兒這邊。每次都被廖厚新拒絕瞭,廖厚新還告訴吳某:“這個‘忙’我一定會幫,‘禮’我絕對不收,如果你還認我這個同學、親戚,你就把禮物拿回去,法官是依法辦事的。”

正在吳某幾次送禮不成擔心女兒在離婚問題上吃虧時,女兒兩口子還帶著小孩有說有笑地踏進瞭傢門。原來,接到吳某女兒的起訴書後,廖厚新和往常一樣,深入到當事人的傢裡,瞭解事情原委,經過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耐心教育、勸解,兩人終於和好。

這樣的案例很多。采訪時,廖厚新告訴筆者:“現在的年輕人缺少互相理解、互相容忍的情懷,一點點不合意就把對方告上法庭,如果真按他們當時的意願去辦,不懂要拆散多少個傢庭。據不完全統計,自從我參加工作以來,調解這樣的案件恐怕有幾百件瞭。”

(責任編輯:王蒙)
FE5C22AC9DA67722
arrow
arrow

    pdbiq26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